10月23日下午,史有春应邀参加江苏省广告业发展与监管专题研讨会,给傅自应副省长等省领导就整合营销传播对消费行为及品牌价值提升的影响做专题发言。史有春从理论上简单归纳了有关影响后,着重分析了如下问题:根据三方面资料,一是2008-2009年的中国品牌蓝皮书,上面披露了2008年中国消费者常用、预购和理想品牌的排行榜;二是胡润发布的2012年中国百位品牌榜;三是从中国十大品牌网站获得的相关数据。这些资料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其一,位居前列的品牌基本都是知名度很高,很少是所谓隐形冠军,这在消费品行业中尤其明显,说明品牌知名度非常重要;其二,知名度和排名靠前的品牌,比如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它们的知名度不全是依靠直接的广告投入获得的,而还依靠多年的积累,特别是与顾客的全方位接触或是依靠整合营销传播;其三,那些长期注重广告宣传的企业,比如娃哈哈,仍然是食品与饮料行业最有价值的民营品牌,表明广告的确是一种投资行为;其四,对128个品类的十大品牌的区域分布统计表明,十大品牌的数量排名分别是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福建和江苏,江苏屈居第五,十大品牌数量为48个,而广东、浙江和北京分别是200、132和82个,江苏与他们差距较大,这与我们平时注意到的江苏、特别是南京消费品名牌较少的印象是一致的,与江苏的经济总量地位不太相称;其五,虽然江苏近几年GDP似乎稳居第二位,但应该看到,十大品牌数量较多的广东、浙江和福建,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几十年增长最快的三个省份,这说明品牌的确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
史有春还进一步对江苏省广告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建议把广告口径比较明确的特点与整合营销传播的要求结合起来;产业不仅要扶持,更要加以监管;应加强培育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加强行业内各个参与者的分工与协作,特别要注重设计和优化有关参与者的商业模式;要把来自省外的调研、咨询、代理、制作和发布的业务量作为重要任务指标,同时应逐步减少对省外有关公司和媒体的依赖程度,一些重要的广告效果指标也应纳入到考核指标体系;要从更高层次上看待整合营销传播,要求有更高层次的资源整合和推动。
傅自应副省长对上述分析和建议表示了赞扬和重视,并建议史有春对13个省辖市的十大品牌的分布情况做进一步研究。本次江苏省广告业发展与监管专题研讨会是在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实施广告战略的有关部署,推进国家工商总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的广告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进一步优化我省广告业发展环境的背景下举办的。同时参加专题研讨会的高校专家还有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院长乔均教授、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东教授以及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新闻学院副院长杜俊飞教授。
(案例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