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探索与提炼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重要学术平台,第八届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于2014年11月8-9日在金沙威尼斯官网2楼报告厅隆重召开,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与《管理世界》杂志共同主办,由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管理学院及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案例中心承办。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有志于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的青年教师们服务,本届论坛增加了教学型案例的开发和应用方面的比重,除开设常规的分论坛外,还特设教学案例工作坊。金沙威尼斯官网案例中心主任、营销与电子商务系史有春教授受邀做了主题为“佩玉者顺行——案例开发与研究:启发他人、成就自我”的演讲。
9日下午,史教授首先与到会师生们讲述了这一演讲题目的缘由:他从曾经在玉器行中听闻的传统制玉、君子用玉的观念,联想到案例开发及研究的环节正如君子“爱玉、找玉、识玉、因玉缘而制玉、解玉、佩玉”这一过程。
史教授认为如今学者们普遍在解释力、预测力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学术导向者往往顶天不立地,只重视纯学术研究以及认为在教学中只要使用他人开发的案例就足以应付的教师会认为掌握一些理论就能解释和预测一切,其实,这种假设或感觉只是在自己掌控的课堂教学中才可能成立或存在,如果跨出校门来到现实生活,人们常常会发现仅凭若干理论是很难冲破重重迷雾来理清各种复杂关系、探究出事物本质的,挫折感会油然而生。另一方面,实战导向者往往立地不顶天。唯有兼顾者才有可能顶天又立地。
史老师认为,案例开发首先要从“爱玉”开始。谈及案例开发与研究,大家的动因各有不同,现实因素下,鲜少有以“刨根问题解剖个案、理论创新追求真理”的教师,而实际上,要想开发出高价值的案例,研究者必须有“爱玉”的初心。接下来要“勤找玉”,在对现实商业动态、管理现象保持兴趣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寻找有潜在价值的案例。“会识玉”讲究的则是通过把握案例开发的典型性、重要性以及新颖性、冷偏性等其他标准,清晰判断目标企业是否值得进行案例开发与研究。
若要充分利用玉材把玉制好,做到化腐朽为神奇,还必须“善制玉”。表现在案例开发中,就需要尽可能掌握大量案例素材,结合他目前正在调查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及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的提纲,他阐释了制玉过程中丰富素材的重要性。其次,案例开发过程中,需要确定你追求的是怎样的成果层次,案例素材、精力能力、理论准备、企业关系(玉缘)等都会成为制约的因素。史教授认为,无论是商业案例、教学案例或是案例研究论文,不同类型的案例并无固定高下之分。以首钢大搬迁和伊顿纪德为例,他说明了在篇幅长短、综合程度、深广程度、描述和分析上,各类型案例需要关注不同的焦点。而谋篇布局上主要的难点是:实际变化过程与规划化决策与变化过程之间有较大差别,以哪个为主?企业误打误撞的决定是否应该以及如何才能拔高?如何处理企业业绩与战略是一个渐变过程但最好又能有明确划分?案例的开发和制玉一样,需要精雕细琢,其中教学案例尤其需要人物、情节和可读性。他提出要努力追求一案多用,商业案例、教学案例和案例研究之间转换既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逆向的,要学会判断案例素材是否有理论创新的潜质。随后他以红透龙虾、伊顿纪德、华特工艺厂和台积电企业为例,深入剖析了若干问题,阐述了对个案的刨根问底、对理论的深入挖掘,正是“解玉”的要义所在。
从“爱玉”到“解玉”,最后是“常佩玉”。无论是课程阅读材料、课堂案例教学、案例分析比赛,还是旁征博引素材的方式,每一次“佩玉”都能让案例的开发和研究更有价值。实践表明,开发优秀案例,“常佩玉”绝非只是为了启发他人,促进企业、社会发展,更在于成就自我价值。
最后,史教授总结并断言:探寻真理是人类的一种高层次需求,它不限于对若干因素之间关系进行验证,还在于发现和解剖一系列典型个案,理清个案中各种具体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进而说明、验证或修正有关理论,甚至形成新理论。由此也说明,应该把案例开发上升到探寻真理的高度,进而还要善于把你探寻真理的过程、观点、结论、疑问和他人分享。如果你能开发10篇优秀案例、熟读100篇案例、浏览过上千篇案例,那么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在企业,你都不会感到胆怯。案例是宝,案例如玉,佩玉者顺行。为此,要爱玉、会识玉、善制玉、能解玉、常佩玉。
整个报告的过程中,史教授谈笑风生,洒脱自如、深入浅出地用君子用玉的观念剖析了案例开发与研究的过程,他的独特魅力和幽默感营造了一个活跃的演讲氛围,赢得了师生们多次热烈掌声。
(案例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