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7日至8日,由营销与电子商务系主办的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管理学院海内外青年学者学术论坛(市场营销专题)在安中楼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市场营销研究趋势与前沿”,来自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13位青年学者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消费者行为与营销模型研究领域的前沿,交流市场营销研究的心得与经验。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全胜教授、营销与电子商务系主任陈曦教授致开幕辞,工商管理系副主任张骁教授、营销与电子商务系副主任王国才副教授出席了论坛开幕。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和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的70多位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论坛共分为消费者行为与营销模型两个模块。
在消费者行为模块的研讨中,香港科技大学助理教授Linyin (Sophie), Fan、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Yue (Zoe), Lu博士 、浙江大学孙怡夏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邹雯莉、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助理教授初星宇、厦门大学助理教授李享、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教授黄韫慧、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少波依次做了精彩的研究成果分享。
香港科技大学助理教授Linyin (Sophie) Fan关注住所的流动性(residential mobility)对消费者内在消费动机的影响,其研究发现住所的流动性(即搬家经历)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经历,使其个人的自我认识更加清晰(greater self-clarity),进而增强消费者的内在动机。当自我清晰度被外部增强或自主性受到威胁时该效应会减弱。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Yue (Zoe), Lu博士的最新研究发现,若激励措施可以部分地从消费者那里获得资金(Consumer-funded)(例如销售收入,税收,大学费用等),当消费者认为他们为激励的资金来源做出了贡献时,此时消费者的心理所有权(psychological ownership)感受更高,会使激励措施更加有效,对促销、政府刺激、医疗干预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浙江大学研究员孙怡夏的分享关注消费者尴尬,提出消费者通过重新定义他们对服务提供者的看法来管理他们的尴尬感。尽管以往的研究表明热情友好、个性化的服务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该研究的有趣发现是,当面对令人尴尬产品的购买或服务场景时,机械的、冷漠的、去人格化(dehumanization)的服务提供者会更好。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邹雯莉的研究表明,尽管以往的研究发现拟人化对消费者的偏好具有积极影响,但这项研究表明,顾客在拥挤情况下对拟人化自助服务技术(Self-Service Technology)的反应取决于拥挤的归因。实验表明,在拥挤的环境中,当消费者将拥挤归因于社会原因(social reason)而不是空间原因(spatial reason)时,会有更强的社会退缩倾向,因此会更喜欢非拟人化的自助服务技术。
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助理教授初星宇对善因营销的最新研究发现,仅仅曝露(Mere Exposure)在善因营销的信息中可以唤起消费者的亲社会意愿,并降低自我放纵的可能性。然而,购买了善因营销的产品会为消费者带来一种“温情感(warm glow)”,这种感觉会对消费者产生许可效应(licensing effect),从而导致后续的自我放纵行为,产品类型与“温情感(warm glow)”的误导归因会影响该效应的强弱。
厦门大学助理教授李享的分享关注被赋予历史价值的物体,提出三因素的模型解释物体的历史价值来源、如何被评价及其在何种情况下影响消费者对该物件的评价和决策,通过五个研究得出历史意义(history meaningfulness)、联系强度(association strength)和提示显著性(cue salience)是物体历史价值的基础,可以进一步运用于财产合理处置和消费者幸福感的研究中。
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教授黄韫慧的研究分享聚焦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关注(Privacy concern),探讨了有关个人信息隐私关注的问题是否可以溢出到不相关的领域之中。通过二手数据和实验发现人们对隐私的关注将提高对道德产品的偏好,并就两种可能的解释机制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少波的最新研究关注品牌名称中尺寸信息(size cues)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感知,发现当品牌名称中带有“大”时会被认为更有能力而温暖不足,相比之下,品牌名称带有“小”时会被认为更温暖而能力不足,“大小”提示引起的性别关联(gender association)在此效应中起中介作用,并讨论了对品牌评价等方面的后续影响。
接下来是营销模型模块的研讨。
湖南大学副教授、博导、市场营销系主任王峰研究了有影响力的人在朋友圈社交网络的品牌和交易分享行为,朋友圈社交网络平台不仅可以将用户彼此连接起来,还可以让用户在朋友网络中轻松地分享和转发内容,研究定义了两种分享者类型,社会中心(即有良好联系的高中心性的人)和社会桥梁(连接不同圈层的人)。通过实地数据分析和实验室实验证明,虽然高人脉的人比低人脉的人更有可能分享交易内容,但他们分享品牌内容的可能性更小。相比之下,中介度高的人比中介度低的人更有可能分享品牌内容,但分享交易内容的可能性较小。本研究丰富了关于社交网络营销和线上口碑营销(e-WOM)的文献,具有较强了理论和实践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张强分享了视频网站中广告插播时间对于视频平台及广告主效益的影响,信息流广告,视频广告在我们的日常娱乐中越来越常见,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兴起,过去的研究多聚焦于广告投放的对象,投放的场景,张强老师从投放时机(Timing)的视角切入,并从与内容相关的维度讨论投放时机的差异,包括:关键度,连贯度,信息密度等。通过虚拟视频网站的实验环境,记录不同组别参与者的行为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对于视频网站和广告主的广告投放策略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香港大学助理教授杜金钊的研究是营销与组织行为的领域的交叉。杜老师的研究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如何使用一个共同的组织语言(common organizational language)加强营销分析师和产品工程师之间的沟通。公共语言的使用增加了知识转移的概率;然而,它依赖于双方的学习努力,只有当学习的成本不太高,并且每一方都能从公司的价值中获得足够的份额时,它才会对公司绩效有益,这对总经理等第三方的潜在干预具有管理意义。
同济大学助理教授邱烨分享了电商平台和第三方商家的之间对于商品定价策略和产品进入的博弈关系。对于一个销售平台来说,有效管理第三方商家是一个挑战。如果消费者的信息不完整,该平台是否可以通过产品品类策略来发出产品质量的信号,进而使得电商平台和消费者,第三方卖家三方共赢的局面。经验证据表明,亚马逊决定提供一种产品后,第三方平台销售额大幅增长,而这种增长不会发生在亚马逊没有进入的产品上。即使是在亚马逊进入销售该产品之后,第三方平台继续出售,亚马逊的该商品价格也比第三方的要高。本研究得出了平台可以策略性地使用产品的品类策略的结论。
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助理教授崔雪彬分享了新兴市场中移动购物的价值能够缓解线下零售商店的不足。崔老师利用个人层面的移动互联网APP使用行为数据,研究了当地零售稀缺性对消费者移动购物APP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线下零售店较少区域的消费者会在移动购物APP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使用频率更高,在移动购物APP上进行更多的购买。该研究揭示移动购物技术有助于改善新兴市场欠发达地区零售商店短缺的问题。研究对相关公共政策制定和网络零售商的客户定位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意义。
分享期间,在场的师生与青年学者们就如何排除替代解释、是否可以采用更新颖、有趣且合理的机制解释、如何更好地开展后续的研究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营销学科建设进行了研讨,现场气氛热烈。最新研究成果的分享与学者们真诚睿智的交流研讨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学术饕餮盛宴,大家表示此次学术分享对拓展视野、理解研究前沿大有裨益。
至此,2019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管理学院海内外青年学者学术论坛(市场营销专题)圆满结束。